追寻人生的意义(2)
中国古代宗教制度的第四个特征,是由称为天子的皇帝代表人民献祭,即「封禅」之礼。 天子在「皇天上帝」之神位前跪地叩首,代表国家人民向天答谢并示臣伏。
孔子非常重视这些宗教传统。 在他而言,神灵之事是理所当然,而人类的命运也由至高无上的神明所操纵和掌管。 但他的兴趣却不在于宗教,他是一位伦理教师,具有政治理想。
孔子的学说被称为一种「基于普通常识和家常品德的功利主义福音」。 对他来说,学习是为了达到进德的目的,他的目标是以古代道德的标准来改革腐败的周朝。 他推崇「君子」,眨抑「小人」。 「君子」就是追求道德修养,遵守社会规范的人。
孔子的学说以「仁」为最高的品德。 「仁」就是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。
孔子的教训和基督教的伦理观也有相异之处。 对于伤害别人或者残害公理者,孔子不主张怜悯与饶恕,而是「以直报怨」。
孔子的学说主要是针对一部分来自统治阶层的听众,一般人还是以拜神祭祖为主。 而普遍影响他们的是道教。
道教源于道家,其创始人为老子,生于孔子时代,据说稍长于孔子。 道家的哲学是探索自然,但后来的道教却变成民间的宗教,与符咒、驱鬼、风水、占卜等混为一谈,在以后的数世纪,与儒家竞争。 有几个朝代,连皇帝及其他统治者都深受它的影响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