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足迹:首页 > 小星星荐 >追寻人生的意义(3)

追寻人生的意义(3)

挚爱中华—戴德生传.jpg

      汉朝(主前206至主后221年)最后罢黜百家,独尊儒学,按贤才取土,设立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官学,又立科举,成为以后千百年来中国选拔人才的标准。

汉朝之后四个世纪,才有第一位宣教士赴华传教。 佛教在这时已由印度传入中国,并且传播甚速,很快成为一个势力庞大的宗教。 戴德生在中国时,常遇到那些穿着黄色僧衣、剃光了头的和尚。 然而佛教虽然流行,并没有取代儒、道二教,中国的宗教往往是此三者的混合体。

最后,由于科举制度的确立,成为大部分中国士人踏上仕途及获得财富与社会地位的途径。 科举考试的范围,主要是儒家经典。 当然,这种取人唯才的制度也有不少缺点,但大致上还算相当成功。 儒家哲学在人伦关系上有极佳的理想和教训,使中国有着安定的社会秩序,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兴盛和繁荣。 它推动各项文学活动,也极之推崇高雅的情操、举止,以及礼仪和诗词。

在清朝(1644至1911年),中国文化开始影响及欧洲。 罗马天主教的传教士把一部分儒家典籍翻译成欧洲语文,他们所著关于中国的书籍,也受到普遍的欢迎。 一般来说,传教士的著作流露了对中国文化的钦慕,甚至感染许多欧洲人,因而兴起了一降「中国热」。 当时欧洲的洛可可式(Rococo)艺术就反映出中国的影响;有钱的欧洲人建造中国园林和亭台楼阁,在花园中种植各种中国花卉——牡丹、茶花、菊花、芍药等等;中国轿子也很流行,还有中国的漆器、香烛、茶具、中国绘画和中国式的墙纸等。

由于清朝时中西文化的交流,两个世界的接触日益频密,中国的社会也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。 更因为满清统治者愈来愈腐败无能,中国正面临自古至今从未遇过的危机及剧变。 太平天国的动乱正是一个例子。 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大时代中,戴德生怀着兴奋和希望来到中国。
本博客所有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。作者:小星星复制或转载请以超链接形式注明转自 小星星开心屋
原文地址《追寻人生的意义(3)

相关推荐

发表评论

路人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