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缺乏(1)
中国内地会出版的《不定期报》是一份袖珍册于,每本由十页至三十页不等。 戴德生希望这份出版物能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,也打算改变它的形式。 珍妮建议用「中国亿兆和我们的工作」为题。 这个口号后来成为内地会工作的重心,一直沿用到1875年底。 之后,再简称为(中国亿兆)(China’sMIllionS)。 到了现在,这份刊物还是一本受人注目、内容丰富的宣教杂志,不过名称已改为《东亚亿兆》(EastAsl’aMIllionS)。
1875年5月,戴德生计算那个月的奉献,只有六十八镑,还差二百三十五镑才可供给中国内地会三个星期的开销。 培兰路六号每天都定下时间为中国代诗,戴德生把经济情况告诉他们,说:「让我们在祷告中提醒主。」
那天傍晚,邮差带来一封信,里面附有一张支票,数额刚超过二百三十五镑。 由此可知神悦纳戴氏所作的工。
六月,戴德生把拐杖换了手柄,他在伯莱墩(Brighton)举行培灵会,主题是「信靠神」。 当要乘火车离开伯莱墩时,在车站碰到俄国贵族卜林基伯爵(CountBobrlnsky)。
卜林基是前俄国政府的大臣,也有参加这次大会。
「我们一起坐吧。」 伯爵说。
「但我持的是三等票,」戴德生回答说。
「我的票可以坐三等,不成问题。」
在路途中,卜林基从袋箧里拿出一张银行汇票给戴德生,数额是五十镑,相等于现在的一千五百镑至两千镑左右。
「你有没有弄错呢?」 戴德生问。
「我本意是只给你五镑,但看来神定意给你五十镑了。」
回到培兰路,戴德生发现全家正为中国事工所需的费用举行祈祷会。 他们所欠的款项是四十九镑。 卜林基的捐献来得正合时,他们欢喜地领受了。 诸如此类的事件,令他们的信心更加坚固。
一位神学讲师穆亚(C. G. Moore),时常到培兰路探访戴德生,他形容戴德生的书房满盒子,四壁却是粗糙的书架。 离窗口不远的书桌上则堆满信件和纸张。 火炉前面,有一张小地毯,上面放着一张又低又窄的铁架床,把地毯差点完全遮盖了。
戴德生就躺在那张铁架床上,和穆亚谈话。 穆亚形容那是「他一生中的黄金时间」。 戴德生不像他想象中的伟人。 他一点「傲气」也没有——就像基督所说那种要承受地土的人一样。
发表评论